(资料图)

我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主要受政策驱动,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推动医院、医保、远程医疗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化进程,规范行业发展方向。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医疗领域数字化建设和智慧医疗建设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国家对医疗信息化的支持政策经历了从“适当推进”到“加快发展”再到“积极全面推进”的变化。近年来,在若干政策指引下,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区域医疗信息互联互通等重点工作逐步得到完善。

健康医疗大数据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行业,本研究在此背景下研究基于标注引擎的医生画像,从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多个维度分析医生画像的标签数据,并通过消息平台等定向推送给相关医生。一方面,标签数据可以量化医生的工作量,激发医生工作积极性,对医生的行为起着引导和约束作用,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本研究对医生画像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医院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作用,提升医生幸福感和归属感。

力争到2025年能够基本建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加强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建设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防治结合的强大公共卫生体系。要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和信息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远程与互联网医疗,推动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研发应用,探索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

电子病历建设有助提升诊疗效率与安全性,而智慧服务与智慧管理分别是提升面向患者的服务以及医院精细化管理的水平,都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意,未来主管部门大概率会出台细则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电子病历评级要求,并对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分级评价作出强制要求,这些政策将给医院信息化需求带来较强推动力。信息化建设也被业内人士视为创新医疗机构合作模式的基础。根据意见精神,“支持部分实力强的公立医院在控制单体规模的基础上,适度建设发展多院区”,“建立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积极发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都离不开信息化作为必要的配套与支撑,或将进一步推动医疗信息化需求的加速释放。

医疗信息化上游主要由电子设备供应商组成,其成本占医疗信息化服务提供商总成本的比例较高。医疗信息化行业的上游行业的技术更新换代较快,产品性价比不断提高,软硬件设备市场竞争激烈;中游主要参与者是医疗信息化服务提供商;下游主要由居民个人以及医疗服务机构构成,覆盖范围较广,涵盖大型医院、中小型医院及各区域卫生中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进步,民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幅提升健康服务能力,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医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力量,但在实际医院环境中,大部分临床医生不仅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还需要面对比较复杂的医患关系,这可能导致医务工作者职业幸福感不高,严重时还会形成职业倦怠,不利于医疗服务的质量。

而此时,数智化应用技术、大数据、供应链、运营服务等能力也日臻成熟。疫情催化之下,技术沉淀与医院需求加速碰撞。互联网医疗企业作为第一梯队的“技术持有者”,成了医院智慧化过程中不可缺失的角色。医院对互联网公司的能力象限也在发生变化,医院的需求我们能满足,我们的能力医院能接受,大家互相‘匹配’上了。针对医院智慧化转型要求,达到的效果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扩展医疗服务形式、智慧医疗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