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也面临风险和挑战,新能源汽车“盲目投资、无序发展”等问题仍存。核心技术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行业骨干企业要加强动力电池研发创新,更加注重提升电池安全性能,加快发展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积极探索车电分离、充换电结合等新模式,完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持续高增长,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也变得更受关注,众多中外汽车企业开始布局动力电池生产业务,正掀起新一轮的“电池制造热”。在此背景下,已经经过一轮市场洗礼的动力电池产业是否会再次进入“战国时代”,成为社会和业界关注的一个热点。
随着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等愈加恶劣,人们开始意识到尾气排放等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与此同时,国家也不断出台措施,提出“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并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群体,出于用车成本、操控体验等因素,更倾向于电动车型。如今,电动化已成为推动汽车产业浪潮不断向前的重要趋势。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稳步提高,出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已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球有近130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提出、或准备提出碳中和目标。在碳排放法规加严和主要国家激励政策推动下,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海外市场提供更广阔空间。
在风起云涌的电动化浪潮下,洞悉市场趋势与用户需求,以十足的信心与底气,继续推行电动化战略,加快布局电动化市场。与燃油车市场有所不同,动力电池可以说是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零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车的性能品质。尤其是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等指标,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关键,整车企业对于电池的选择就更加关键。其最直接的影响是高品质的动力电池产品能够迅速实现覆盖,而品质较低的电池产品很难有出路。这也是为什么大量动力电池企业退出市场的原因。
与传统汽车产业链相比,新能源车产业链环节更多,且各环节价值占比出现极大的变化。相同点在于,无论是传统的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都包含上游的原材料、中游的零部件、下游的汽车整机厂以及包含维修售后、汽车金融等服务的汽车后服务市场。不同点在于,新能源车的上游原材料包含了动力电池的原材料,如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以及锂、钴、镍等金属材料;中游的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取代燃油车的动力总成,成为新能源车的动力源,并成为产业链中价值占比最大的部分,同时,受益于汽车的智能化,智能座舱在产业链中价值占比也在逐渐增长;而在下游的整机厂中,除了传统的老牌整车厂外,造车新势力快速崛起,并成为当前新能源车市场中出货量的主力军,如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领跑等;在汽车的后服务市场中,新能源车也体现出与传统燃油车截然不同的服务,除了汽车维修、二手车、汽车金融等之外,新能源车的后服务市场中还包含了充电桩、换电站、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而像燃油车中火热的二手车交易,在新能源车中较少。
电池是个高科技产物,头部企业无一不有着20年左右的技术沉淀和巨量的研发投入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研发涉及材料、化学、机械、热力学、电学等多个基础学科,还需要有强大的实验室研发实力。由于动力电池的强耦合,即便是材料的一点点变化,都可能引起内部的巨大改变,从而影响电池的整体性能,这注定了电池体系研发的难度。而且,电池的技术正在快速的进化中,研发能力较弱的企业会很快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