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产业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产业链脱节风险加大。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刻不容缓。工业互联网以其赋能、智慧、价值赋能的产业特点,技术创新活跃,应用层出不穷,与各领域深度融合,深刻改变产业链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发挥产业链供应链的作用。对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提高产业发展质量的战略作用日益突出。总体而言,工业互联网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各行业利用工业互联网不断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转型升级,推动工业数字化应用从单点突破向系统智能化演进,助力产业链供应链实现系统创新、整体协同,全链条共享,绿色低碳。例如,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依托工业互联网,使能设备管理、过程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产品生产全过程统一管理,实现全链条体系智能化,助力产业链供应链更加创新、协同、共享、绿色。
打造中国高质量供应链
(相关资料图)
那么,中国如何打造高质量的供应链?
对此,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柴跃廷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优化供需网络的规划与设计;二是在给定的供需网络的前提条件下,确定如何运作供应链;三是要恰当地定义或建立供需双方之间的供需关系。
以中国供应链和物流产业为例,现代供应链正逐渐深入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与实体产业融合,将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与建设现代化供应链体系相契合。随着全场景全渠道等流通模式变革、技术和算法迭代、消费者对于产品个性化的程度、服务质量的需求升级,一体化供应链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强化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抗冲击的能力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从概念倡导进入实践深耕阶段,工业互联网获取了大量工业企业的实时、准确生产和经营数据,正日益成为评价工业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晴雨表”,有效发挥工业互联网数据价值,构建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工业互联网数据,针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监测和分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将系统梳理我国产业链发展现状并全面提升我国产业链数字化水平,进而强化我国产业链抗冲击能力。
工业互联网平台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效能显著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体系深度融合所形成的应用生态,具有提升双链稳定性、竞争力的显著优势,在实践中正成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支撑。
通过数据流连接,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协同管理能力。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打通消费与生产、供应与制造、产品与服务的数据流,实现工业经济各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互联互通。一方面,工业互联网为链主建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支点。比如美的厨电数字化智能工厂项目,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打通流程、计划、生产等关键场景的数据流,实现c2m全价值链的渗透,并帮助企业增加28%的收入。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为政府部门建立了完善的动态监测预警预测和反馈闭环机制,有效提升了政府部门的产业管理能力。例如,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监控系统,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实现了对32个重点平台、7900万台工业设备的运行监控,积累了85万个工业模型和28万个工业应用,动态监控了工业发展。通过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指数和行业特征指数,助力行业主管部门精准施策。
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加速培育工业互联网生态圈。构建以产业平台型企业为主导的生态圈,集众智、聚众力打造数字化转型的生态组织,串接企业群体,引导专业和行业的技术企业充分融合释放制造+互联网的能力,完善人才培养和投融资政策机制,提升产业集聚程度、资源匹配程度、上下游协同程度,加速效率变革,增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黏性和稳定性,提升区域实体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二)规范工业数据治理体系。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关口已经到来,但以工业互联网打通产业流通环节尚面临极大挑战,究其原因在于数据资源的公共属性难以界定、难以共享其利益。另一方面,数据的价值在于流通交易,数据要素流通交易相关方的各方权责需要进一步厘清,尤其是要强化对平台企业的监管,提升公众对数据要素资产化的意识。
(三)重视工业软件等普及成本和用户体验。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转型产品或方案的应用是一项较高成本、长期投入的工作,必须关注大中小企业的不同需求和可负担能力,注重产品或方案标准化、模块化、组件化、低成本策略,支持工业技术软件化赋能,降低先进工艺技术、产品方案推广普及成本。同时保障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获得减负、激发动能,提升体验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