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能源的风越吹越猛后,除了站在台前的企业,其各家背后的地区也成为了摆在明面上值得探讨的事件之一,因为当市场体量进一步增大后,谁能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一方,不仅关系到在目前风口下能否飞起来,长期来看,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也能为当地的经济带来更蓬勃的未来。而从目前来看,在玩家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也出现了几个十分具有竞争力的地区。

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基本是三元锂电池或者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的完整循环1500次左右会衰减到85%左右,磷酸铁锂的2000次完整循环会衰减到85%左右。如果是城市通勤1天100公里的话,差不多2-3天才能消耗1个完整充电循环,你可以用8-10年。而燃油车开上10年估计也不想要了。所以,城市通勤,换电池的成本基本不会发生。除非电池损坏了。

在城市通勤使用,基本都在繁华的城市里。城市里的充电桩还是比较充足的,开久了自然很容易找到对应的充电桩。而且,现在很多停车场都建设有新能源车停车位,里面带充电桩。不过,充电等待时间方面,再怎么快充都赶不上燃油车加油。好在城市通勤,走的路不远,随便冲一点也能搞得定。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充电会变得更加容易,充电时间也会有所缩短。

新能源汽车标注500km的续航里程,是在经济时速下,不开空调、导航等电器的情况下的里程。上了高速,汽车时速都超过100km/h,对新能源车来说是比较耗电的。而且高速上车子不能开窗,必须开空调,同时大部分人也会开音乐、开导航。续航里程就大打折扣了。如果你的目的地有300km,那你的车至少有500km续航里程,才敢开上高速。

众所周知的是,新能源行业除了在能源形式上有一个大的革命,其更深层次所蕴含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也是其行业的代表特点之一。而后者更多的是需要依靠更智能化的车载和汽车硬件来达到,这一点上,深圳更有发言权。

在新能源车型的体量上,比亚迪作为目前中国新能源销量绝对的王者,算是为深圳挣足了排面。2021年屡破记录的比亚迪,在2022年开头甚至进一步逼近了年销十万的目标,相比还挣扎在五位数边缘的新势力车企,以及还在四位数的传统车企,其优势可谓是压倒性的。除了体量,比亚迪在技术上的内力同样深厚,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等等,以及全产业链闭环的打造,让其走出这座“小渔村”,飞向了更多的城市。

不同于“蔚小理”等先发者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大量扶持才能活过创业初期以及行业发展初期的灰暗时刻,集度、小米等后进者已经身处于行业发展大涨之期,且几乎都背靠人才、技术、资金强大的互联网企业,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已经慢慢从原来的企业主动变成了政府主动,行业发展已经开始进入了第二阶段。

但新加入的企业似乎都没有选择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多方均衡似乎才是目前的行业现状,总部和工厂分设,核心业务分布在各大城市成了企业的现状,这也就加大了某一个城市成为新能源之都的难度。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一家独大的情况可能是不会出现的,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沪地区为主的地域性发展或才是未来的行业主流。

未来,这些企业能不能生存下来不好说,但在引入特斯拉这条鲶鱼之后,池子里的鱼迅速被激活了,在这个竞争日益加剧的局面里,我们喜闻乐见的见到了数十家造车新势力不可避免的走向了破灭,也见证了数家造车新势力正在不断的成长。不过,这并不是说中国新能源汽车没有优势,事实上中国在国家电网、中海油、南方电网等国家队的入场下,中国的充电桩、高速配套已经越发完善,未来会愈发优秀。在这样一个基建能力超强的国家,营造了最适合纯电动车发展的土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