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来,汽车零部件包装已经是一个专业领域,而专业的事应该由专业的公司来做,“在零部件开发阶段,相关企业就可以和我们建立合作,我们给他们开发合适的包装,这样当零部件真正量产供货,相应的包装也已开发、测试完毕,可以同步提供给他们。”

这样一来,主机厂或是汽车零部件企业便无需增设太多部门及相应的人才,“他们只需要一个包装审核部门,主要确认包装能不能达到产品质量保护的要求,以及一个采购部门,主要判断包装方案有没有达到公司的预算控制水平。”

很显然,这降低了相关企业的精力浪费。而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抛开这一方面不谈,汽车零部件包装的资金需求,也让相关企业更愿意将其交给第三方。

目前,汽车零部件包装正由一次性包装向循环包装发展。不过李俊指出,相比一次性包装,循环包装所需投资较大,“举例来说,一套1.2米×1米×1米的包装大概需要1000元,很多企业1个项目可能会一次性投资1万套包装,那就需要投入1千万元,而10个项目就需要投入1亿元。”

他表示,对于很多零部件制造企业来说,这是笔不小的资金,“而零部件企业的核心应该是生产、销售,而不是开发包装,相比于投资包装,他们更应该利用这些资金去开辟生产线,去招聘人才。”

另据介绍,做循环包装一般是以3~5年来做循环预算,也就是说,循环包装要使用3~5年才能回本。这意味着,如果在这一过程遇到生产的波动或是其他风险,导致相应的循环包装仅使用一年或是两年就报废,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而相比之下,第三方供应商更能够降低相应的损失。

“我们不会全报废,我们可以拿到其他项目去用,例如当某款散热器停产,相应的包装面临报废,我们可以通过修改或是报废一定的内部结构,使其可被用于其它款散热器,因为我们同时在做很多车企的散热器。在包装领域,我们可以让所有公司来合作,所有公司都可以共享,这就是我们的整合能力。”李俊透露,阿思柯已经做了2000多个项目,共享平台已经非常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就阿思柯而言,其与很多物流公司相比,一个明显区别或是优势在于其动态租赁模式。

李俊表示:“包装是我们以动态租赁的模式提供给客户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客户使用的是环保的循环包装,但是又像一次性纸箱一样,用一次付一次的钱,没有用就不用付钱。至于这个包装怎么通过客户工厂甚至是汽车整车厂的评审,都由我们来解决。”

入局新能源,是机会还是挑战?

如今,新能源汽车增势凶猛。据中汽协数据,今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27.9万辆和319.4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2倍。按此趋势,新能源汽车全年完成550万辆目标已是大概率事件。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相应零部件的火爆,相关运包需求自然也随之上涨。

据悉,从去年开始,阿思柯的业务拓展重点就已经转到新能源汽车领域。据李俊透露,目前阿思柯的业务增量主要来源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我们与比亚迪合作得更频繁一些,而比亚迪又在爆发式增长的过程当中,因此在我们的增量业务里面,比亚迪就占了约1/4。当然除此之外,我们与理想、小鹏等车企也有合作。”

具体来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阿思柯的业务拓展重点主要聚焦在三电领域。这为其带来更多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李俊表示:“以往我们所做的一些大件,例如保险杠,它虽然很大,但并不是很重,且有些大件零部件已经进行本地化,它的运程较短,对包装的要求也不高。而三电既大又重,要求更高。”他指出,三电属于大件,在中远距离运输的过程中,对包装的考验比较严苛,不仅如此,三电还是重件,重量密度比较高,一个电池就有两三百公斤,这对包装的质量及其材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阿思柯在开发新业务的同时也在持续研发新的材质。”

由此我们其实可以看出,阿思柯似乎更多瞄准体积大、重量大的产品。对此,李俊给出的解释是,阿思柯要争取用最快的速度为汽车行业贡献最大的价值。

他表示,就一些体积小、重量小的产品而言,其运包成本的降低对于整体成本的改善是微乎其微的,而体积大、重量大的产品则不同。“举例来说,一个保险杠的物流费加包装费是100元,我们通过包装方案的设计,通过循环包装的改善可以节省20%,那么一辆车的成本就降低了20元,如果一个月产量是1万辆,一年的产量是12万辆,那么一年就可以为其节省240万元。”

据了解,从2010年的500万元到2020年的5亿元,十年间阿思柯的营业额翻了差不多100倍。李俊指出,在营业额的大幅增长背后,公司累计给客户带来的成本节省已经达到3~5亿元。

“也正因如此,我们有信心继续飞速发展。”据李俊透露,阿思柯目前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其2022年营业额预计可以达到7亿元。

上一页 2/2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