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车市看中国,中国车展看北京,作为今年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拉开帷幕的国际A级车展,推迟了近半年的北京车展今年所承载的意义有些特殊,除了被各大车企当做秀新品、亮肌肉的舞台之外,北京车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车企在未来市场中的竞争趋势。比如,今年记者接到的厂商邀请函中,四分之三都是由新能源企业或涉及新能源产品部门发来的。事实上,这次北京车展上包括传统车企在内的几乎所有品牌都在加紧对新能源产品,尤其是纯电动车型的展示,无疑预示了自主和外资的新能源技术比拼即将正式进入“白刃战”阶段。

►新能源车型成本届车展主角

据主办方提供的资料显示,本届北京车展共展出车辆785台,其中新能源汽车160台。虽然总量对比差距仍然明显,但如果按照比例计算,当你看5辆车时便会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这样来看新能源产品就显得多了不少。

要说本届北京车展最受关注的新能源品牌非特斯拉莫属,别看展面台积不大,布置也非常简单,但凭借Model3、Model S以及Model X三款车型聚拢的超高人气,让特斯拉展台从媒体日开始就人头攒动。这种情况也并不稀奇,其月销量过万的成绩已然解释了特斯拉展台为何能有如此高人气。

除特斯拉之外,豪华品牌阵营的“BBA”也不甘示弱:奥迪的Q4 e-tron概念车以及e-tron Sportback,宝马的首款纯电动SUV iX3,以及奔驰的大型豪华轿车EQS,皆是代表各个品牌在电动车领域现阶段最高技术的产品。而大众集团在北京车展上宣布,国内即将上市基于MEB平台的ID.4车型将分别在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生产销售。此外,现代IONIQ纯电概念车、日产Ariya、福特的Mustang Mach-E、沃尔沃的XC40、Honda SUV e: concept、捷豹I-Pace都是几款较为吸睛的明星车型。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本届北京车展的意义非常重大——在这个阶段发声,一来能证明在今年特殊的市场环境下自身发展还算不错,二来新能源补贴期限延长后,加大一波宣传还能赚得不少订单,实现一举两得。合众将旗下车型的卖点放在了智能和安全上,哪吒V和Eureka 3概念车将“透明A柱”产品理念深深印在了观展者的脑海里;威马汽车在北京车展上发布了NEDC续航里程超过800km的Maven;高合的HiPhi X正式亮相,其68万~80万元的预售价以及出挑的造型,自然也吸引了一票观展者为之驻足。

而车型阵容和企业运营走在新势力头部的蔚来和小鹏,蔚来发布了Navigate on Pilot(NOP)领航辅助全新功能,作为国内首个将高精地图应用于量产的辅助驾驶功能,NOP将车辆无人驾驶水平大大向前推进一步,也是迎战特斯拉Full Self-Driving(FSD)全自动驾驶系统的“劲敌”;小鹏汽车可以说是“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一方面为车主提供每年3000度的免费充电额,并提供低开支的电池租赁服务,另一方面发布了超低空飞行汽车的第一代探索版本—旅航者T1。

►外资新能源阵营羽翼丰满

虽然自主品牌在新能源产品推广和研发方面都拥有“主场优势”,但随着补贴的持续退坡,这种优势正在逐渐缩小。外资品牌在此期间大都处于试水或者浅层参与的态度,比如推出更能满足用户用车习惯的插电式混动车型,或推出价格较低、续驶里程更适合城市环境的纯电动汽车产品,更有合资车企直接将自主品牌研发的产品纳入到自身销售渠道。

但外资品牌看似漫不经心的背后,实际却在有条不紊地扩大着自身新能源产品的阵营,像Jeep这样强调硬派的品牌都已“触电”,更不用说其他汽车品牌了。同时,伴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外资品牌也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市场信息。比如,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的哪些参数配置更加关注、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及成本等。

在积极备战的同时,外资品牌并没有打算在纯电动汽车这“一棵树上吊死”,比如,丰田在本届北京车展上亮相了氢燃料电池汽车Mirai、Jeep推出了混动车型牧马人4xe、大众中国推出的第二台插电式混动车型途锐PHEV,以及几款目前在混动市场的中坚车型,如雅阁锐混动、卡罗拉双擎、雷凌双擎、凯美瑞混动、宝马5系PHEV等,从纯电动汽车到各类混动车型,从中大型车到紧凑型车,从轿车到SUV,从15万~80万元左右,外资品牌已基本完成全面的新能源产品布局。

►对传统自主车企压力加大

对传统自主车企来说,无论是外资品牌的稳扎稳打,还是造车新势力的积极“备战”,无疑都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斯之剑。由于设计理念和出发点不同,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自主车企在新能源市场的比拼当中反而存在一些劣势。

从国家确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方向开始,自主车企就走在了前面。起初,为了降低成本并让新能源汽车产品尽快上市,自主车企凭借现有产品丰富的优势,基于传统燃油车的设计将原有的机械结构变为纯电动汽车的三电结构,这种做法被行业成为“油改电”,虽然简单便捷,但劣势也很明显,包括车身安全结构未考虑电池组特性,电池布置不充分等。这一代产品虽然价格亲民,却让最初试水购买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印象欠佳。

而后,由于政策的导向和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焦虑,国内纯电动汽车开始大规模打造高续航、高能量密度的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厂家一味追求高能量密度,导致电池稳定性较低,自主纯电动汽车自燃事故屡见不鲜,也引发社会舆论对纯电动汽车安全性的担忧。

此外,造车新势力的设计思路与传统车企截然不同,几乎是以电气化结构作为车辆主体设计,而传统燃油车的设计要考虑到机械部分,电气化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在宣传过程中,人们往往会认为完全基于电气化架构的造车新势力,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方面的设计会更为出色,而无论传统车企如何诠释自身FOTA和智能化配置的强大之处,消费者仍然会认为造车新势力的产品往往更胜一筹。

传统自主车企给人留下的既有印象,使得其定位和形象很难快速转变,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环境,自主车企也只能迎难而上。2016年初比亚迪就有了建立纯电动车模块化平台的想法,2018年,比亚迪正式对外公布e平台成为全球首个可开放共享的电动汽车平台,并推出了首款采用e平台技术开发的车型——元EV,随后又推出了基于e平台打造的秦Pro EV、全新一代唐EV等车型。凭借e平台的集成化、标准化优势,这些比亚迪e平台车型的长续航、低能耗、空间布局合理、性价比高的优势很快就得到凸显,让业内真正领教到平台化战略赋予新能源车的巨大优势。

2018年,长城汽车就反市场之道而行之,创立了一个聚焦10万元级以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欧拉,并为其单独打造了适用于纯电动汽车产品开发的Mini Electric平台,通过结构优化、设计优化、电控系统优化等手段,使得其产品在同等重量、同等电池容量下,比竞品续驶里程普遍多出100km。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出色的产品力配合出众的营销手段,用两年时间已经杀入新能源汽车月销量榜单前4名的位置。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发现,要想打造质量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就必须推翻燃油车的设计思路,打造属于纯电动汽车技术的平台。本届北京车展上,吉利汽车集团发布的浩瀚架构就代表了传统车企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思考。据吉利汽车介绍,浩瀚架构是全球最高效的智能电动汽车解决方案,重新定义软件汽车的研发周期,不仅将软件开发的时间缩短50%以上,更在 “三电”方面,采用电驱动、电管理、电生态的新三电理念。除此之外,包括安全性、整车智能化方面等,基于浩瀚架构的产品都将有质的飞跃。

事实上,自主车企仍在积极探索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该如何与造车新势力和外资品牌更好地形成差异化,目前看来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包括吉利MHEV产品、比亚迪纯电动汽车、欧拉猫系列、广汽新能源埃安系列等,在市场中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政策导向到市场导线的转变,这种局面是否能够维持还有待市场的检验。毕竟,特斯拉Model 3价格已经下探到25万元以下的市场空间,无论对传统自主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乃至外资品牌来说,特斯拉的这个动作都有可能引发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地震”。

推荐内容